小野制药新型免疫肿瘤学疗法ONO-4685在美国进入1期临床:治疗T细胞淋巴瘤!
ONO-4685是一种在研的抗PD-1/CD3双特异性抗体,它与人类PD-1和CD3特异性结合,被开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Science子刊: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使得针对实体瘤的人性化抗癌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可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activated macrophage–tumor chimeric exosome, aMT-exos),它能共同激活免疫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以支持癌症免疫疗法。
研究揭示EB病毒阳性胃癌肿瘤细胞与EB病毒共进化特征
胃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排名第三,患者通常只有不到40%的五年生存率。其中约10%的胃癌与EB病毒(EBV)相关。相比于EBV阴性胃癌,EBV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s,EBVaGCs)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包括PIK3CA高频突变、CDKN2A表达缺失、高甲基化,以及9p24.1扩增等,表明EBV在EBVaGCs
Clin Cancer Re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针对血液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高灵敏性检测手段
来自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最新发现,或有望改善血液中HPV的检测,并能进一步加强对其所引发疾病的精准化疗法的开发。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新型表达增强杂交IgGA Fc PD-L1抑制剂的溶瘤腺病毒可激活多种免疫效应群体,从而增强体外、体内和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的肿瘤杀伤
研究者证明了交叉同种型Fc区使ICI能够在各种肿瘤细胞系中引发IgA和IgG同种型的效应机制,随后多种效应机制的激活进一步增强了肿瘤杀伤,并被证明优于PD-L1 IgG1抗体或Atezolizumab(目前已被FDA批准的ICI)。
靶向LGALS1基因抑制脑肿瘤干细胞,有望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人员鉴定出编码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galectin1的LGALS1基因是脑肿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抵抗治疗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LGALS1的基因缺失改变了脑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导致一组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间质亚型相关的基因下调。
Lancet Oncol:初步临床试验表明利用神经干细胞递送溶瘤病毒有望治疗恶性胶质瘤
2021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恶性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平均生存期为14至21个月。胶质瘤细胞是出了名的耐药性和难治性,突出了对创新和有效疗法的关键需求,这些疗法比化疗和放疗等传统疗法的不良副作用更少。在一项新的1期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型疗法改善了新诊断的恶性胶质瘤患
CAR-T治疗实体瘤新突破!“超能力”开关大大提升安全性,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CAR-T疗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有5款产品获批上市,两款产品申请上市。尽管CAR-T疗法越来越成熟,但仍有许多待克服的障碍,如其毒性和治疗实体瘤方面的短板。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一直上下求索。1月6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关于CAR-T细胞开关的研究。Dana-Farber癌症
Cancer Discov:揭示肿瘤抑制蛋白p53激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来对抗癌症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抑制蛋白p53因其被广泛研究的应对基因损伤的能力而赢得了“基因组守护者”的绰号。当它与受损的DNA结合时,它可以激活DNA修复蛋白,暂停细胞分裂过程,直到修复完成,或者在损伤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触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P53还有另一个诀窍:它可以通过让癌细胞
重组十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领导的临床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14价HPV疫苗SCT1000正式启动临床I/II期研究,7月1日启动志愿者筛选,7月2日启动低剂量组接种当日即完成全部80例入组,展现了临床研究专家团队强大的执行力和志愿者对接种全球首个覆盖全部12个高危致癌HPV病毒型创新疫苗高